你當前的位置: 主頁>>液壓與氣動>>專題教程 | |
液壓與氣動教程:第二單元 液壓動力與執(zhí)行元件(4) |
3.3 液壓輔助元件 液壓系統(tǒng)中除了動力元件、執(zhí)行元件、油箱、濾油器、蓄能器、壓力表、密封裝置、管件等,都稱為液壓系統(tǒng)輔助元件. 3.3.1 油箱 油箱的主要功能是儲存油液,此外,還有散熱以控制油溫、阻止雜質(zhì)進入、沉淀油中 雜質(zhì)、分離氣泡等功能。 油箱容量如太小,會使油溫上升,油箱容量一般設計為泵每分鐘流量的2-4倍;或當所有管路及元件均充滿油時,油面需高出過濾器50-100mm. 1.油箱形式 油箱可分為開式和閉式兩種,開式油箱中油的液面和大氣相通,而閉式油箱中的油液面和大氣隔絕,液壓系統(tǒng)中大多數(shù)采用開式油箱. 2.油箱結(jié)構(gòu) 開式油箱大部分是以鋼板焊接而成,圖3-11所示為工業(yè)上使用的典型焊接式油箱。 3. 隔板及配管的安裝位置 隔板裝在吸油側(cè)和回油側(cè)之間,如圖3-12所示,以達到沉淀雜質(zhì)、分離氣泡及散熱作用。 油箱中常見的配油管有回油管、吸油管及排泄管等,有關(guān)安裝尺寸見圖3-13所示。吸油管的口徑應為其余供油管徑的l.5倍,以免泵吸入不良,回油管末端要浸在液面下且其末端切成45°傾角并面向箱壁,以使回油沖擊箱壁而形成回流以利于冷卻油溫,又利于雜質(zhì)的沉淀。 系統(tǒng)中排泄管應盡量單獨接入油箱。各類控制閥的排泄管端部應在液面以上,以免產(chǎn)生背壓:泵和馬達的外泄油管其端部應在液面之下以免吸入空氣. 3. 3. 2濾油器 濾油器一般由濾芯(或濾網(wǎng))和殼體構(gòu)成,由濾芯上無數(shù)個微小間隙或小孔構(gòu)成通流面積。當混入油中的污物(雜質(zhì))大于微小間隙或小孔時,雜質(zhì)被阻隔而濾清出來.若濾芯使用磁性材料時,可吸附油中能被磁化的鐵粉雜質(zhì)。 濾油器可以安裝在油泵的的吸油管路上,或某些重要零件之前.濾油囂也可安裝在回油管路上. 力管用濾油器,因要受壓力管洛中的高壓力,故耐壓問題必須考慮;回油管用濾油器是裝在回油管路上,壓力低,只需注意沖擊壓力的發(fā)生。就價格而言,壓力管路用濾油器較回油管路用濾油器貴出許多。 圖3-16所示,為無外殼濾油器,安裝在油箱內(nèi),拆裝不方便,但價格便宜。 3.3.2 蓄能器 圖3-17所示,蓄能器是儲存壓力能的裝置,當回路需要時,它能將原先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。并能吸收壓力脈動及吸收沖擊壓力,保護液壓系統(tǒng)。 3.3.4 油管與管接頭 1.油管 油管材料可用金屬管或橡膠管,選用時由耐壓、裝配的難易來決定。吸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一般用低壓的無縫鋼管,也可使用橡膠和塑料軟管,控制油路中流量小,多用小銅管,考慮配管和工藝方便,在中、低壓油路中也常使用銅管,高壓油路一般使用冷拔無縫鋼管,必要時也采用價格較貴的高壓軟管。高壓軟管是由橡膠中間加一層或幾層鋼絲編織網(wǎng)制成.高壓軟管比硬管安裝方便,可以吸收振動。 管路內(nèi)徑的選擇主要考慮流動時的壓力損失,對于高壓管路,通常流速在0.6-1.5m/s左右,時于吸油管路,考慮泵的啜入和防止氣穴,通常流速在0.6~1.sm/s左右。 在裝配液壓系統(tǒng)時,油管的彎曲半徑不能太小,一般應為管道半徑的3-5倍.應盡量避免小于90°彎管;平行或交叉的油管之間應有適當?shù)拈g隔并用管夾固定,以防振動和碰撞。 2.管接頭 管接頭有焊接接頭、卡套式接頭、擴口接頭、扣壓式接頭、快速接頭等幾種形式,如圖3-18、圖3-19、圖3-20、圖3-21、圖3-22所示,由使用需要來決定采用何種連接方式。 |
編輯整理:曾保國 共 4 頁: 第 [1] [2] [3] 4 頁 |
相關(guān)鏈接: 第一單元 液壓傳動基礎 第三單元 液壓控制元件 |
版權(quán)所有 民眾工作室.制作 |